桓仁山参标准化种植规程引领产业腾飞

团体标准 602
《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DB21/T 2887-2017)发布,通过标准化种植推动桓仁山参产业快速发展,为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药材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桓仁山参,作为东北地区颇具盛名的中药材品种,不仅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且市场潜力巨大,为了推动桓仁山参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产品品质,我国于2017年正式颁布了《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DB21/T 2887-2017),本文将围绕该规程,深入探讨桓仁山参生产技术的关键要点,旨在为桓仁山参产业的飞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DB21/T 2887-2017)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桓仁山参生产的标准化技术规程,该规程旨在规范桓仁山参的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从而提升产品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规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桓仁山参的定义和分类;
  2. 桓仁山参种植基地的选择与建设;
  3. 桓仁山参的播种、移栽和管理;
  4. 桓仁山参的病虫害防治;
  5. 桓仁山参的采收、加工与储存;
  6. 桓仁山参的产品质量标准。

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要点

种植基地选择与建设

桓仁山参种植基地应选在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具体要求如下:

  1. 海拔:桓仁山参适宜在海拔200-800米的地区种植;
  2. 土壤:土壤以砂质壤土、壤土、粘壤土为宜,pH值保持在5.5-6.5之间;
  3. 水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
  4.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良好,无农药、化肥等污染。

桓仁山参播种、移栽与管理

  1. 播种:桓仁山参采用繁殖,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选择无病虫害、籽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
  2. 移栽:移栽时间一般在秋季,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进行移栽;
  3. 管理:桓仁山参生长期间,要加强水分、肥料、病虫害等方面的管理,确保植株健长。

桓仁山参病虫害防治

桓仁山参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蚜虫等,防治措施如下:

  1.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发生;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3.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确保产品质量。

桓仁山参采收、加工与储存

  1. 采收:桓仁山参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选择生长年限达到5年以上、根粗0.5cm以上的植株进行采收;
  2. 加工:采收后的桓仁山参要进行清洗、晾晒、切片等加工处理;
  3. 储存:加工后的桓仁山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受潮、发霉。

《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的颁布实施,为桓仁山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遵循该规程,提高桓仁山参的生产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桓仁山参产业实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