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与脱盐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2
DB15/T 2789-2022规程解读探讨河套灌区盐碱地覆土中改下隔降碱脱盐技术,该技术旨在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度,提升土壤质量,为河套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灌溉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盐碱化问题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河套灌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盐碱地问题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DB15/T 2789-2022《河套灌区盐碱地“上覆中改下隔”降碱脱盐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

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与脱盐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研究,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与脱盐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研究,2022,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15/T 2789-2022《河套灌区盐碱地“上覆中改下隔”降碱脱盐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治理的技术规程,该规程以“上覆中改下隔”作为核心技术,旨在通过调整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提升土壤肥力,实现盐碱地的有效治理。

技术核心解析

  1. 上覆:在盐碱地表面覆盖一层有机物料,如秸秆、草炭等,以减缓水分蒸发,减少土壤盐分的积累。
  2. 中改: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等,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3. 下隔:采用隔盐层技术,如铺设塑料薄膜、设置隔盐板等,将盐分隔离在土壤深层,防止盐分上升。

规程解读

  1. 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河套灌区各类盐碱地,包括轻、中度盐碱地。
  2. 技术要求:规程对有机物料、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原料的质量、施用量、施用方法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3. 工程设计:规程对工程布局、施工方法、施工质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工程效果。
  4. 监测与评价:规程要求对盐碱地治理效果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价,以确保治理效果。

实际应用探讨

  1. 改善土壤结构:通过上覆、中改等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2. 降低土壤盐分:下隔技术能够有效隔离土壤深层盐分,防止盐分上升,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3. 提高作物产量:盐碱地治理后,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4. 环境效益:盐碱地治理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土地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
  5. 经济效益:盐碱地治理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稳定。

DB15/T 2789-2022《河套灌区盐碱地“上覆中改下隔”降碱脱盐技术规程》为我国盐碱地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盐碱地的治理,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盐碱地治理意识,推动我国盐碱地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