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1/T 22-2022解读,五通桥豆腐乳地理标志产品加工技术揭秘

团体标准 602
《DB5111/T 22-2022》规范了五通桥豆腐乳地理标志产品的加工技术,详细阐述了原料选择、发酵、腌制、成熟等关键工艺,确保产品品质,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声誉。

地理标志产品,作为我国特色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五通桥豆腐乳,作为四川省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了规范五通桥豆腐乳的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DB5111/T 22-2022《地理标志产品 五通桥豆腐乳加工技术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

DB5111/T 22-2022解读,五通桥豆腐乳地理标志产品加工技术揭秘,DB5111/T 22-2022解读,五通桥豆腐乳地理标志产品加工技术揭秘,2022,技术规范,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5111/T 22-2022《地理标志产品 五通桥豆腐乳加工技术规范》对五通桥豆腐乳的原料、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适用于本省五通桥区行政区域内从事五通桥豆腐乳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原料要求

在原料选择上,规范要求大豆必须选用优质非转基因大豆,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脂肪含量不低于18%,用水方面,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食盐则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盐,辅料如酒、辣椒、香料等,也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加工工艺

五通桥豆腐乳的加工工艺包括原料处理、发酵、熟化、包装等环节,原料处理包括大豆的清洗、浸泡、磨浆、煮浆、点浆、压榨、过滤、煮浆、冷却等步骤,发酵过程中,需将切块的豆腐乳放入发酵池,严格控制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条件,熟化阶段,将发酵好的豆腐乳放入熟化池,继续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对熟化好的豆腐乳进行清洗、消毒、包装。

质量要求

五通桥豆腐乳的质量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感官要求方面,豆腐乳应具有独特的风味,色泽、形状、质地、口感等符合标准要求,理化指标方面,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盐分含量等应符合标准要求,微生物指标方面,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感官检验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法进行;理化检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盐分含量等进行检验;微生物检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大肠菌群、致病菌等进行检验。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包装方面,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包装材料,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标签应清晰、完整,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信息,运输过程中,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工具,确保产品安全,储存时,应将产品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光直射、潮湿、污染等。

DB5111/T 22-2022《地理标志产品 五通桥豆腐乳加工技术规范》的发布,为五通桥豆腐乳的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五通桥豆腐乳有望在国内外市场取得更好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传承,也为其他地理标志产品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