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绿色食品玉米生产技术规范指南

团体标准 602
《武威市玉米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542-2014 绿色食品生产指南》是一份规范武威市玉米生产的指导文件,旨在确保玉米生产过程中的绿色、环保,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武威市,作为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基地,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确保玉米产品的质量,特制定了《武威市玉米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542-2014),本文将详细解读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武威市的玉米生产者提供一份绿色食品生产的实用指南。

武威市绿色食品玉米生产技术规范指南,武威市绿色食品玉米生产技术规范指南,技术规程,2,质量检测,第1张

《武威市玉米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542-2014)严格遵循我国《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旨在规范武威市玉米的生产流程,提升玉米产品的品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该规程适用于武威市行政区域内玉米的生产、加工、销售及使用等各个环节。

规程主要内容

玉米品种选择

根据武威市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至关重要,优先选择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品种,如武威白糯、武威黄糯等。

土壤管理

  1. 土壤耕作:实行深耕细作,提升土壤肥力,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深度保持在20-25厘米。
  2.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氮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根据土壤缺钾程度适量施用。
  3. 土壤改良:对于土壤贫瘠、酸碱度不适宜的地区,采取施用有机肥、石灰等改良措施。

种子处理

  1. 精选:选用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2. 消毒: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杀灭病原菌。
  3. 浸种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水温控制在20-25℃,浸泡24小时后捞出,放在25-30℃的条件下催芽,待芽长至1厘米时即可播种。

播种与田间管理

  1. 播种期:武威市玉米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
  2.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60-70厘米,株距30-40厘米。
  3. 田间管理: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在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分别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注意防治病虫害,如玉米螟、蚜虫、锈病等。

收获与加工

  1. 收获期:玉米籽粒成熟后,适时收获,一般以籽粒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时为最佳收获期。
  2. 加工:将收获的玉米籽粒进行晾晒、脱粒、筛选等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绿色食品认证

绿色食品认证流程

(1)企业申请:玉米生产者向当地绿色食品认证机构提交申请。 (2)认证机构对玉米生产过程进行审核,核实生产规程执行情况。 (3)产品检测:对玉米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认证审批:认证机构对申请材料和产品检测结果进行审核,符合要求者颁发绿色食品证书。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

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玉米生产者,可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武威市玉米生产技术规程》(DB62/T 2542-2014)为武威市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玉米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玉米生产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加强生产管理,积极争取绿色食品认证,为我国绿色食品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