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及DB45/T 2547-2022标准深度解析
《DB45/T 2547-2022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规程,包括种植模式、管理要点及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柑橘与马铃薯的共生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果园套种技术作为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的模式尤为典型,本文将围绕《DB45/T 2547-2022 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广大果农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栽培技术指导。
DB45/T 2547-2022标准概述
《DB45/T 2547-2022》标准由省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起草,经省质量技术局批准发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升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推动柑橘与马铃薯的和谐共生。
品种选择与种植方式
品种选择
根据《DB45/T 2547-2022》标准,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马铃薯品种,在我国南方地区,适宜套种的马铃薯品种包括红皮黄肉、白皮黄肉、紫皮等,果农在选择品种时,需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因素。
种植方式
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行间套种:在柑橘树行间种植马铃薯,行距可根据树冠大小进行调整,一般行距为1.5-2米。
- 带状套种:在柑橘树行间设置宽约1米的种植带,种植马铃薯。
- 间作套种:在柑橘树行间种植马铃薯,同时保留部分柑橘树。
田间管理
土壤管理
根据《DB45/T 2547-2022》标准,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的土壤应保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在种植前,应进行深翻、平整土地,施足底肥,如有机肥、复合肥等。
水分管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尤其在开花、结薯期,果农应根据天气、土壤湿度等因素,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施肥管理
根据《DB45/T 2547-2022》标准,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的施肥应遵循“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在种植前,施足底肥;在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长势、土壤肥力等因素,适时追肥。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根据《DB45/T 2547-2022》标准,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疫病等,果农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
- 合理轮作,避免病害连作。
-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疏松、透气。
-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传播。
虫害防治
根据《DB45/T 2547-2022》标准,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地老虎等,果农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 选用抗虫品种。
-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疏松、透气。
- 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降低虫害发生。
收获与加工
收获
根据《DB45/T 2547-2022》标准,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的收获时间一般在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收获时,应选择晴天,避免阳光直射,减少薯块晒伤。
加工
收获后的马铃薯应及时进行加工,如晒干、切片、油炸等,以提高其附加值。
《DB45/T 2547-2022 幼龄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为果农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栽培技术,遵循该标准,果农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促进柑橘与马铃薯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