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548-2022酸笋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全解析与应用
《DB45/T 2548-2022酸笋加工技术规程》标准深入解读酸笋加工流程,从原料选择、预处理、发酵到成品包装,全面规范加工技术,标准旨在提升酸笋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将详细解析该标准内容,为酸笋加工企业提供实用指导。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制定和执行各类食品加工的技术规程和标准显得尤为关键,DB45/T 2548-2022《酸笋加工技术规程》作为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对酸笋加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尽解读,旨在为酸笋加工企业、消费者及业内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5/T 2548-2022《酸笋加工技术规程》由省市场管理局颁布,自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酸笋的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包装、标签、运输及储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规范酸笋加工行业,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原料要求
- 原料选择:酸笋加工所选用的竹笋需新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 原料处理:原料需进行去杂、清洗、去皮等预处理,确保原料清洁、无污染。
加工工艺
- 切片:将预处理后的竹笋切成均匀厚度的片状。
- 酸泡:将切片放入装有酸液的容器中,浸泡一定时间,使竹笋充分吸收酸液。
- 漂洗:用清水冲洗酸泡后的竹笋,去除多余的酸液。
- 烘干:将漂洗后的竹笋进行烘干,温度控制在40℃-60℃之间,烘干时间约为6-8小时。
- 冷却:将烘干后的竹笋冷却至室温。
- 包装:将冷却后的酸笋进行分装,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质量要求
- 外观:酸笋应呈淡黄色或金黄色,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
- 感官:酸笋应具有酸笋特有的香气,口感脆嫩、酸味适中。
- 理化指标:酸笋的酸度、水分、蛋白质、粗纤维等理化指标应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方法
- 外观检验:观察酸笋的外观,检查是否有霉变、虫蛀、杂质等。
- 感官检验:品尝酸笋的口感、香气等,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 理化检验:对酸笋进行酸度、水分、蛋白质、粗纤维等理化指标的测定。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 包装:酸笋应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包装应密封、无破损。
- :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生产厂家等。
-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酸笋的干燥、通风,避免受潮、受污染。
- 储存:酸笋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光直射。
DB45/T 2548-2022《酸笋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为酸笋加工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广大酸笋加工企业应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消费者在购买酸笋时,可参考该标准进行选择,保障自身权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酸笋加工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