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390-2022,瓦氏雅罗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引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标杆
《DB22/T 3390-2022 瓦氏雅罗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发布,设立科学养殖新标准,旨在提升瓦氏雅罗鱼养殖效率,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迅猛发展,鱼类养殖技术也在持续革新,为了更好地规范瓦氏雅罗鱼池塘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率,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并推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我国正式发布了DB22/T 3390-2022《瓦氏雅罗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实施价值以及具体的养殖技术进行详尽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瓦氏雅罗鱼在池塘养殖的全过程,涵盖了苗种培育、成鱼养殖以及病害防治等关键环节。
养殖环境
- 水源:水质需符合GB 11607标准,要求无污染,pH值宜控制在6.5-8.5之间。
- 池塘条件:池塘面积适中,水深在1.5-2.5米之间,底质以沙质或泥沙质为宜,以便于排水。
- 水源充足:确保养殖过程中水质稳定,满足鱼类生长需求。
苗种培育
- 苗种来源:选择健康、无病害的苗种,保障苗种质量。
- 苗种运输:采用活水运输,减少苗种在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水温、饲料等因素,科学确定放养密度。
成鱼养殖
- 饲料:选用适合瓦氏雅罗鱼的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 投喂方式:实行定时、定量的投喂,确保鱼类获取充足的营养。
-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稳定,适时进行水质调节。
病害防治
- 预防为主:加强苗种检疫,防止病害传入。
- 发病处理:发现病害时,及时隔离病鱼,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 消毒处理: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预防病害发生。
实施意义
规范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DB22/T 3390-2022规程的制定,有助于规范瓦氏雅罗鱼池塘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规程明确了水质、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有助于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
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通过实施本规程,有利于提高瓦氏雅罗鱼养殖技术水平,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具体养殖技术
苗种培育
- 选择优质苗种:从无病害、生长势好的苗种中挑选,确保苗种质量。
- 运输过程中保持水温稳定:采用活水运输,避免苗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
- 放养密度合理:根据池塘条件、水温、饲料等因素,科学确定放养密度。
成鱼养殖
- 饲料选用:选用适合瓦氏雅罗鱼的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 投喂方式:实行定时、定量的投喂,确保鱼类获取充足的营养。
-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稳定,适时进行水质调节。
病害防治
- 预防为主:加强苗种检疫,防止病害传入。
- 发病处理:发现病害时,及时隔离病鱼,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 消毒处理: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预防病害发生。
DB22/T 3390-2022《瓦氏雅罗鱼池塘养殖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瓦氏雅罗鱼养殖技术水平、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和养殖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共同推动我国渔业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