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新标杆,DB22/T 3391-2022技术规范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2
《DB22/T 3391-2022》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技术规范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导,该规范详细阐述了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技术,包括种苗选育、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旨在推动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渔业资源的日益丰富和渔业产业的迅猛发展,人工繁育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东北七鳃鳗,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特有物种,其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该物种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此,我国正式发布了DB22/T 3391-2022《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技术规范》,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我国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新标杆,DB22/T 3391-2022技术规范深度解读,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新标杆,DB22/T 3391-2022技术规范深度解读,2022,创新,2,第1张

规范背景

东北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隶属于七鳃鳗科,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特有物种,具有极高的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由于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因素,东北七鳃鳗资源数量逐年下降,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规范主要内容

DB22/T 3391-2022《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我国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养殖、增殖和放流等环节。
  2. 技术要求:规范对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亲本选择、繁殖季节、孵化条件、苗种培育、养殖管理等方面。
  3. 质量控制:规范明确了东北七鳃鳗苗种的质量标准,包括规格、密度、生长速度、健康状况等指标。
  4. 安全管理:规范对人工繁育过程中的生物安全、药物使用、水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5. 环境保护:规范强调在人工繁育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规范实施意义

  1. 保护东北七鳃鳗资源:通过规范人工繁育技术,提高东北七鳃鳗苗种的质量和成活率,有助于保护这一珍稀物种资源。
  2. 促进渔业产业发展: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有助于提高渔业产业的效益,为渔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3. 推动科研创新:规范的实施将促进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渔业科技创新
  4. 优化水域生态环境:规范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DB22/T 3391-2022《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在规范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监督,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应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优化人工繁育技术,为我国东北七鳃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

我国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技术的规范发布,标志着我国东北七鳃鳗人工繁育技术迈向了新的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东北七鳃鳗这一珍稀物种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我国渔业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标签: 2022创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