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384-2022解析,坛紫菜追溯技术规范推动产业升级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2
《DB44/T 2384-2022》规范坛紫菜可追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建立完善追溯体系,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助力坛紫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坛紫菜,作为我国传统而重要的海产品之一,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为了保障坛紫菜的品质与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坛紫菜可追溯技术规范》(DB44/T 2384-2022),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详尽解读,旨在为坛紫菜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DB44/T 2384-2022解析,坛紫菜追溯技术规范推动产业升级新篇章,DB44/T 2384-2022解析,坛紫菜追溯技术规范推动产业升级新篇章,2022,2,食品安全,第1张

规范背景

坛紫菜是我国海洋经济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产区集中在浙江、福建等地,近年来,坛紫菜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生产过程难以监控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坛紫菜产业的规范化发展,积极推动可追溯技术的应用。

《坛紫菜可追溯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坛紫菜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旨在构建坛紫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可追溯系统

规范要求坛紫菜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包括产品标识、采集、存储、查询等功能。

产品标识

规范要求坛紫菜产品具备唯一标识,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生产单位等,标识方式可采用二维码、条形码、RFID等技术。

采集

规范要求企业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对坛紫菜产品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包括产地、种植环境、生产过程、加工工艺、流通渠道等。

存储

规范要求企业将采集到的信息存储在可追溯系统中,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查询

规范要求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产品标识或访问企业、公众号等渠道,查询坛紫菜产品的相关信息。

管理

规范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坛紫菜产业的管理,对违规企业进行查处,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规范意义

《坛紫菜可追溯技术规范》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

通过可追溯技术,企业可以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坛紫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提高消费者信心

消费者可通过查询产品信息,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品质,从而提高对产品的信任度。

促进产业升级

规范的实施将推动坛紫菜产业向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降低市场风险

通过可追溯技术,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流通环节中的问题,降低市场风险。

《坛紫菜可追溯技术规范》的发布为坛紫菜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应积极响应规范要求,加强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的产品,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坛紫菜产业的管理,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推动坛紫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 20222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