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302-2022新标准解读,公众场所电梯风险源辨识与分级规范

团体标准 604
DB50/T 1302-2022新标准解读:该规范针对公众场所电梯风险源进行辨识与分级,旨在提升电梯安全性能,规范明确了风险源辨识方法、分级标准及管控措施,为公众场所电梯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场所的数量持续增长,电梯作为关键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有效保障公共场所电梯的安全使用,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公众场所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规范》(DB50/T 1302-2022),本文将对此新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和部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标准背景

DB50/T 1302-2022是在前版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的,旨在提升公众场所电梯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该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公共场所的电梯,包括商场、超市、电影院、展览馆等。

风险源辨识

风险源辨识是电梯安全管理的基础,DB50/T 1302-2022对风险源辨识提出了以下要求:

  1. 识别电梯设备本身的缺陷,如机械故障、电气故障、控制系统故障等。
  2. 识别电梯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如超载、非法操作、乘客误操作等。
  3. 识别电梯保养过程中的不足,如保养不及时、保养质量不高等。
  4. 识别电梯运行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如电梯井道内杂物、消防设施不足等。
  5. 识别电梯应急系统的缺陷,如报警系统不灵敏、设备不完善等。

风险分级

DB50/T 1302-2022将电梯风险分为四个等级:

  1. 高风险: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风险。
  2. 中风险:可能导致人员轻伤或财产损失的风险。
  3. 低风险:可能导致轻微财产损失的风险。
  4. 无风险:对人员和财产没有影响的风险。

风险分级应根据风险源辨识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风险管理措施

DB50/T 1302-2022对风险管理措施提出了以下要求:

  1. 采取技术措施,如改进电梯设计、加强设备保养等。
  2. 采取管理措施,如加强人员培训、制定操作规程等。
  3. 采取应急措施,如完善应急系统、制定应急预案等。
  4. 采取措施,如定期检查、验收等。

实施与监督

DB50/T 1302-2022的实施与监督由相关部门负责,包括:

  1. 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相关工作。
  2. 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3. 部门应加强对电梯安全的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DB50/T 1302-2022《公众场所电梯风险源辨识和分级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公共场所电梯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相关从业人员和部门应认真学习和应用该标准,共同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DB50/T 1302-2022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共场所电梯安全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标准,为保障电梯安全运行,构建和谐安全的环境而努力。

标签: 20222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