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39.2-2022深度解读,失能老年人营养改善服务指南辅助进餐策略与实践

团体标准 602
《DB42/T 1939.2-2022 解读》为老年人营养改善服务指南第2部分,专注于失能辅助进餐策略与实践,指南旨在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实用的进餐策略,保障其营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其营养健康需求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确保其营养摄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了《老年人营养改善服务指南》(DB42/T 1939.2-2022),该指南的第二部分针对失能老人的辅助进餐服务,提出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性建议,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指南,旨在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共同关注失能老人的营养健康问题。

DB42/T 1939.2-2022深度解读,失能老年人营养改善服务指南辅助进餐策略与实践,DB42/T 1939.2-2022深度解读,失能老年人营养改善服务指南辅助进餐策略与实践,2022,2,食物搅拌器,第1张

《老年人营养改善服务指南》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老年人营养改善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提升老年人的营养健康水平,预防营养相关疾病,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指南内容丰富,分为多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针对失能老人的辅助进餐服务。

失能辅助进餐的重要性

失能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常常面临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等问题,这直接导致其营养摄入不足,辅助进餐服务旨在帮助失能老人克服进食难题,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失能辅助进餐的益处

  1. 预防营养不良:失能老人由于进食困难,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疾病风险增加,辅助进餐服务有助于预防营养不良,提高生活质量。
  2. 促进康复:营养是失能老人康复的关键保障,通过辅助进餐服务,确保失能老人获得充足的营养,有助于其身体康复。
  3. 提升生活质量:失能老人在进食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辅助进餐服务有助于缓解这些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辅助进餐服务指南要点

  1. 评估失能进食能力:在开展辅助进餐服务前,应对失能老人的进食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吞咽、咀嚼、口腔运动等方面。
  2. 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根据失能老人的进食能力、营养需求、口味偏好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3. 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针对失能老人的进食困难,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如勺子、吸管、食物搅拌器等。
  4. 提供专业指导:对失能老人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进食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5. 关注心理需求:在辅助进餐过程中,关注失能老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6. 定期监测营养状况:对失能老人的营养状况进行定期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实践案例分析

某养老院针对失能老人的辅助进餐服务,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评估:对每位失能老人的进食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其进食需求。
  2. 制定饮食方案: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位失能老人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确保营养均衡。
  3. 提供辅助工具:为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的失能老人提供勺子、吸管等辅助工具。
  4. 专业指导:定期对失能老人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进食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5. 心理支持:关注失能老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6. 监测营养状况:定期监测失能老人的营养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通过以上措施,养老院有效提高了失能老人的营养健康水平,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营养改善服务指南》第二部分针对失能老人的辅助进餐服务提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关注失能老人的营养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失能老人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的养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