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940-2014,引领绿芦笋无公害生产,探索绿业典范之路
《DB14/T 940-2014 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是指导无公害绿芦笋生产的权威标准,强调绿色环保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绿业典范之路的引领者。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方向,绿芦笋,作为营养价值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蔬菜,其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规程制定与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将围绕《DB14/T 940-2014 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其具体内容、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绿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DB14/T 940-2014 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14/T 940-2014 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农业行业标准,该规程旨在规范绿芦笋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规程内容涵盖了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产品质量要求等多个方面。
《DB14/T 940-2014 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内容
- 产地环境:绿芦笋的生产基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无污染的地区,确保产地环境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
- 种苗:选用优质、抗病、高产、适应性强的绿芦笋品种,种苗需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无病虫害。
- 栽培管理:根据绿芦笋的生长习性,合理规划种植密度、施肥和灌溉,提倡使用有机肥料,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 病虫害防治: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 采收与包装:绿芦笋应在晴天采收,避免雨天,采收后要及时预冷、分级、包装,确保产品新鲜卫生。
- 产品质量要求:绿芦笋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得含有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DB14/T 940-2014 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意义
- 保障消费者健康: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无公害绿芦笋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DB14/T 940-2014 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在绿业发展中的作用
- 引领绿业发展方向:规程的实施为绿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引领了绿业发展的方向。
-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DB14/T 940-2014 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大规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为我国绿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