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大米地理标志,传统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

团体标准 606
连山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历经1972-2017年发展,传承传统工艺,融入创新元素,确保品质优良,通过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连山大米品牌得以提升,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典范。

连山大米,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将围绕DB44/T 1972-2017这一标准,深入探讨连山大米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框架下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连山大米地理标志,传统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连山大米地理标志,传统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2,创新,技术创新,第1张

连山大米的历史与特色

历史渊源

连山大米源自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据史籍记载,连山大米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至今已有超过1300年,在漫长的岁月里,连山大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种、种植技术和品质特色。

品质特点

连山大米具备以下显著特点:

(1)外观:米粒圆润饱满,色泽晶莹剔透,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泽亮丽。

(2)口感:煮出的米饭香气四溢,口感细腻柔滑,富有弹性。

(3)营养价值:连山大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维生素B1、B2、B3等多种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丰富。

DB44/T 1972-2017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DB44/T 1972-2017标准是专门针对连山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制定的,旨在规范连山大米从种植、加工、包装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正宗的连山大米。

(1)产地范围:连山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域内的全域。

(2)品种:连山大米品种为当地特有的“连山香米”。

(3)栽培技术:连山大米采用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包括选种、育秧、插秧、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4)加工技术:在加工过程中,连山大米采用古老的石磨工艺,确保米粒完整,口感细腻。

(5)包装标识:连山大米的包装需明确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等信息。

连山大米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

(1)种植技术传承:在连山大米种植过程中,传统耕作方式得以传承,同时注重土地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2)品种保护:连山大米的“连山香米”品种得到了有效保护,确保了连山大米品质的稳定性。

创新

(1)种植技术创新: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如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提升连山大米的产量与品质。

(2)加工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提高连山大米的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

(3)品牌建设:加强连山大米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消费者对连山大米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作为DB44/T 1972-2017地理标志产品,连山大米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连山大米将继续秉持优良传统,不断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质、健康的大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