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297-2022解析,食用菌行业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新规范
《DB41/T 2297-2022》规范详细阐述了食用菌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该标准针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和技术要求,旨在提高食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可持续的食用菌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高温杀菌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高温杀菌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为规范食用菌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食用菌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41/T 2297-2022),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
《食用菌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41/T 2297-2022)适用于食用菌生产企业在高温杀菌过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该规范明确了食用菌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等。
规范主要内容
目标与原则
规范明确提出,食用菌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是: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规范提出了以下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源头控制,过程管理;
- 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 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应用。
技术要求
- 源头控制:规范要求食用菌生产企业选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高温杀菌设备,从源头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 过程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在高温杀菌过程中,严格控制操作参数,确保杀菌效果的同时,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 污染治理:规范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对高温杀菌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处理。
- 监测与评估: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定期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监测方法
规范规定了食用菌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的监测方法,包括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率等,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规范实施与责任
- 实施主体:规范要求食用菌生产企业负责实施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确保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 监管部门:各级环保部门负责对食用菌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 法律责任:规范明确了食用菌生产企业违反规范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停产整治、吊销许可证等。
《食用菌高温杀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41/T 2297-2022)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规范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企业应积极响应政策,加大环保投入,推动高温杀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