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花生质量安全技术规程第3部分检验检疫要求解读,DB37/T 1318.3.3-2009标准剖析

团体标准 602
《DB37/T 1318.3.3-2009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出口花生质量安全技术规程第3部分,即检验检疫要求,该标准针对出口花生质量、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旨在确保花生出口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在全球贸易日益繁荣的背景下,农产品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出口贸易同样占据了显著的市场份额,为了保障出口花生的质量安全,我国特地制定了《DB37/T 1318.3.3-2009 出口花生质量安全技术规程 第3部分:检验检疫要求》这一行业标准,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便相关企业和检验检疫机构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出口花生质量安全技术规程第3部分检验检疫要求解读,DB37/T 1318.3.3-2009标准剖析,出口花生质量安全技术规程第3部分检验检疫要求解读,DB37/T 1318.3.3-2009标准剖析,2,标准解读,技术规程,第1张

《DB37/T 1318.3.3-2009 出口花生质量安全技术规程 第3部分:检验检疫要求》是我国专门针对出口花生质量安全制定的一套技术规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出口花生在种植、收获、加工、包装、运输和出口等环节的检验检疫要求,旨在确保出口花生符合国际市场标准,提升我国花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检验检疫要求详解

种植环节

  1. 品种选择:出口花生应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品种,保证花生的纯度和发芽率。
  2. 种植环境:花生种植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种植技术:严格按照花生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种植,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收获环节

  1. 收获时间:花生收获时间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确保花生的品质和产量。
  2. 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避免损伤花生果实。
  3. 收获后处理:收获后应尽快晾晒、脱粒,确保花生的干燥和清洁。

加工环节

  1. 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应满足出口花生加工要求,确保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2. 加工工艺:严格按照花生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加工,包括去杂、去石、筛选、清洗、烘烤等环节。
  3. 加工产品:加工产品应符合出口花生质量要求,包括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等。

包装环节

  1. 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应选用无毒、无害、环保的材料,确保花生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2. 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应简洁、美观,便于识别和运输。
  3. 包装标识:包装标识应清晰、完整,包括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执行标准等。

运输环节

  1. 运输工具: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花生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2. 运输条件: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免花生发生霉变、发芽等现象。
  3. 运输时间: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确保花生品质。

出口环节

  1. 出口申报:出口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出口申报,提供相关检验检疫证明。
  2. 出口检验:出口花生在出口前应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出口要求。
  3. 出口放行:检验合格的花生方可放行出口。

《DB37/T 1318.3.3-2009 出口花生质量安全技术规程 第3部分:检验检疫要求》是我国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相关企业和检验检疫机构应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确保出口花生质量安全,提升我国花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的监管,为我国花生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