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524-2010,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的关键保障

团体标准 602
《DB43/T 524-2010 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技术规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规范了屠宰场动物防疫流程,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保障公众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待日益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亦影响到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DB43/T 524-2010 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本文旨在从《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DB43/T 524-2010,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的关键保障,DB43/T 524-2010,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的关键保障,2,食品安全,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诸如注水肉、病死猪肉等事件,严重威胁着民众的饮食安全,为强化动物防疫工作,提升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水平,我国于2010年正式发布了《DB43/T 524-2010 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技术规程》。

《规程》的主要内容

《规程》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范围:规定了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的基本要求、防疫措施及管理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明确了《规程》中引用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法规。
  3. 术语和定义:对《规程》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详细说明。
  4. 防疫措施:从动物入场、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对动物防疫措施进行了详尽规定。
  5. 动物防疫工作:明确了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规程》的实施意义

  1. 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严格执行《规程》可有效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2.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格执行《规程》有助于保障民众的饮食安全。
  4. 提升屠宰场管理水平:实施《规程》有助于提高定点屠宰场的管理水平,推动屠宰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DB43/T 524-2010 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技术规程》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法规,对于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屠宰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规程》,共同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动物源性食品。

《规程》的详细解读

  1. 动物入场:定点屠宰场应建立严格的动物入场制度,对入场动物进行检疫,确保动物健康。
  2. 屠宰:屠宰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对屠宰后的动物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3. 检疫:定点屠宰场应设立专门的检疫机构,对动物产品进行检疫,确保产品质量。
  4. 无害化处理: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5. 监督管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规程》的贯彻落实。

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规程》的贯彻落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动物源性食品,共同维护动物源性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