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759.6-2006 芦荟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详解
本规程详细介绍了DB13/T 759.6-2006小宗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第6部分,针对芦荟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指导农民朋友科学种植芦荟,提高芦荟产量和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蔬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显著,为了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蔬菜生产技术规程,DB13/T 759.6-2006《小宗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芦荟》是我国专门针对芦荟无公害生产制定的行业标准,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芦荟种植者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
DB13/T 759.6-2006《小宗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芦荟》明确了芦荟无公害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资料、生产流程、产品质量和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要求,该规程适用于芦荟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旨在提升芦荟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产地环境
-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芦荟种植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区域,芦荟适宜生长在年均温度18-30℃、年降水量800-1500毫米的气候条件下。
- 土壤条件:芦荟适宜在pH值5.5-7.5的沙质土壤中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
- 环境污染:芦荟种植地应符合国家关于土壤、大气、水质等环境质量标准。
生产资料
- 种苗:选用优质、健康、无病虫害的芦荟种苗,确保种苗来源可靠。
- 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
- 肥料: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合理施用化肥,确保肥料施用量不超过规定标准。
生产过程
- 栽植:芦荟栽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消灭土壤中的病虫害,栽植密度根据品种、土壤条件等因素确定。
- 田间管理:芦荟生长期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
- 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
- 收获:芦荟成熟后,适时收获,确保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
- 外观:芦荟果实应呈绿色、饱满、无病虫害。
- 内质:芦荟果实应质地坚硬、口感爽脆、无异味。
- 水分:芦荟果实水分含量应控制在90%以下。
- 重金属含量:芦荟果实中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包装标识
- 包装:芦荟产品应采用无毒、无害、可降解的包装材料。
- 标识: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单位等。
DB13/T 759.6-2006《小宗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芦荟》为芦荟无公害生产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芦荟种植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芦荟产品,政府、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芦荟无公害生产的监管,推动芦荟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