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690.1-2023驴屠宰消毒技术规范解析
《DB21/T 3690.1-2023驴屠宰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详细规定了驴屠宰过程中的消毒技术要求,该规范强调消毒剂选择、消毒方法、消毒效果评估等方面,旨在确保驴屠宰过程安全卫生,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驴肉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保障消费者餐桌上的健康,我国制定了DB21/T 3690.1-2023《驴屠宰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这一重要标准,其中第1部分着重阐述了消毒环节的关键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的深入解读。
《驴屠宰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消毒,旨在对驴屠宰环节的消毒工作实施严格规范,有效降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确保驴肉产品的质量安全,此标准适用于所有涉及驴屠宰活动的场所,包括屠宰场和加工企业。
消毒原则
为了确保消毒工作的高效执行,以下原则需严格执行:
- 全面消毒:对屠宰场、加工企业内的所有设备、工具、场地等全面覆盖,不留任何消毒死角。
- 分级消毒: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将消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以保障消毒效果。
- 定期消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周期,定期执行消毒工作,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 强化消毒意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提升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消毒措施落实到位。
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物理消毒:运用高温、紫外线、臭氧等物理手段进行消毒,例如高温消毒设备、工具和场地,或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
- 化学消毒:使用漂白剂、过氧乙酸、酒精等化学消毒剂对设备、工具和场地进行消毒。
- 生物消毒:通过生物酶、微生物等生物手段进行消毒,如利用生物酶处理污水和废弃物。
消毒剂选择
选择消毒剂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消毒剂种类:根据消毒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漂白剂、过氧乙酸、酒精等。
- 消毒剂浓度:严格按照消毒剂说明书或相关规定,合理配置消毒剂浓度,确保消毒效果。
- 消毒剂安全性:选择对人类、动物和环境安全的消毒剂,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消毒效果评价
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时,需关注以下方面:
- 监测指标:监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指标,评估消毒效果。
-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监测方法,如平板计数法、荧光定量PCR法等。
- 结果判定: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DB21/T 3690.1-2023《驴屠宰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消毒,为驴屠宰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各屠宰场和加工企业应严格执行该标准,加强消毒工作,保障驴肉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肉类产品,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驴屠宰行业的监管,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