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甜荞育种的核心保障

团体标准 602
《DB14/T 518-2009 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是甜荞育种标准化的重要保障,规范了甜荞原种生产流程,确保了甜荞品种的优良性和一致性,对提高甜荞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甜荞这一重要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其原种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亦日益凸显,为了规范甜荞原种的生产,提升甜荞品种的品质与产量,我国正式颁布了《DB14/T 518-2009 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甜荞原种生产的关键技术要点。

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甜荞育种的核心保障,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甜荞育种的核心保障,2,技术规程,第1张

《DB14/T 518-2009 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甜荞原种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共同编制,该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甜荞原种的生产流程,确保原种的质量与纯度,为甜荞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甜荞原种生产需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条件优良、无病虫害的土地,整地前,应彻底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确保土地平整,整地深度宜控制在20-25厘米,有利于根系生长。

处理

  1. 精选:选用籽粒饱满、无病虫害、色泽正常的种子,剔除病粒、虫蛀粒、破损粒等不合格种子。
  2. 消毒:采用药剂浸种或温汤浸种等方法进行消毒,预防病害发生。
  3. 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催芽,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保持在60%-70%,催芽过程中,要适时翻动,防止霉变。

播种

  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春季播种在3-4月,秋季播种在8-9月。
  2. 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土壤肥力和播种密度等因素,确定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1-1.5公斤。
  3.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

田间管理

  1. 施肥:甜荞原种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播种前施足底肥,生育期间根据植株长势适量追肥。
  2. 灌溉: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适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
  3.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收获与贮藏

  1. 收获:当甜荞籽粒成熟时,及时收获,收获方法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
  2. 贮藏:将收获的甜荞籽粒进行晾晒、筛选、清选等处理,确保籽粒质量,将处理后的籽粒储存在干燥、通风、防潮的仓库中。

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的意义

  1. 提高甜荞原种质量:通过严格执行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可以确保甜荞原种的质量和纯度,为甜荞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
  2. 促进甜荞产业发展: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甜荞产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我国甜荞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DB14/T 518-2009 甜荞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甜荞产业发展的关键保障,各级部门和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不断提高甜荞原种生产水平,为我国甜荞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