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发布,助力桑椹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DB43/T 2247-2021 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为保障桑椹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措施,规范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提高桑椹产量与品质,确保产业稳定发展。
随着桑椹产业的蓬勃兴起,桑椹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果实,桑椹菌核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害,对桑椹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遏制桑椹菌核病的蔓延,我国出台了DB43/T 2247-2021《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尽解读,旨在为桑椹种植者提供科学、实用的防控指导。
DB43/T 2247-2021《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桑椹菌核病防控的行业标准,旨在通过一系列防控措施,显著降低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确保桑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桑椹菌核病的基本情况
桑椹菌核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桑椹的叶片、枝条和果实,该病害具有传播迅速、危害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的特点,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桑椹菌核病可能导致桑椹产量损失超过50%,对种植者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内容
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桑椹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 合理轮作:避免桑椹与易感植物连作,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和病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保持土壤疏松,提高桑椹的抗病能力。
物理防治
- 覆盖栽培:在桑椹生长季节,采用地膜覆盖,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病原菌的侵染。
- 修剪病枝:及时修剪病枝,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生物防治
- 利用拮抗菌:选用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 利用昆虫天敌:利用昆虫天敌控制病原菌的传播。
化学防治
- 合理用药: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 交替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 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DB43/T 2247-2021《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为桑椹种植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有效降低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保障桑椹产业的健康发展,种植者还需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对桑椹菌核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为我国桑椹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保障桑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我国桑椹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