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4533-2022 薯类茎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解析及实践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2
《DB65/T 4533-2022 薯类茎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探讨》一文对最新规程进行解读,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薯类茎线虫病的防治方法,旨在提高防治效果,保障薯类作物产量与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薯类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逐年攀升,成为重要的粮食及工业原料作物,薯类茎线虫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土传病害,对薯类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遏制薯类茎线虫病的发生与扩散,我国于2022年颁布了DB65/T 4533-2022《薯类茎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方法。

DB65/T 4533-2022 薯类茎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解析及实践应用研究,DB65/T 4533-2022 薯类茎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解析及实践应用研究,2,2022,现代化,第1张

DB65/T 4533-2022规程概述

DB65/T 4533-2022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薯类茎线虫病防治的技术规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降低薯类茎线虫病的发病率,提升薯类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规程涵盖了以下关键方面:

  1. 病害识别与诊断:规程详细阐述了薯类茎线虫病的症状、病原特征及发生规律,为生产者提供了准确的病害识别与诊断依据。
  2. 防治策略:规程提倡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重手段,强调防治措施的多样性与针对性。
  3. 农业防治措施:规程推荐了合理的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以降低薯类茎线虫病的发生风险。
  4. 生物防治措施:规程介绍了利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方法,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5. 化学防治措施:规程推荐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规定了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以确保防治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探讨

农业防治实践

  1. 轮作:鉴于薯类茎线虫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轮作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线虫的数量,生产者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轮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
  2. 选用抗病品种:通过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可显著降低薯类茎线虫病的发生风险,生产者应关注抗病品种的研究动态,积极引进和推广抗病品种。
  3.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水,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减轻薯类茎线虫病的发生,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传播。

生物防治实践

  1. 生物农药: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薯类茎线虫病,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生产者可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
  2. 天敌昆虫: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薯类茎线虫病,可降低病原线虫的繁殖和传播,生产者应关注天敌昆虫的研究和应用,提高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实践

  1.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者应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化学农药,以降低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2.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剂量、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使用化学农药,确保防治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DB65/T 4533-2022《薯类茎线虫病防治技术规程》为薯类茎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生产者应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以确保薯类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关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薯类茎线虫病的防治水平。

标签: 22022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