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DB36/T 1695标准解读,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规程革新
《DB36/T 1695-2022 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规程》新标准深入解析了蛋鸡舍环境控制的各项技术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关键因素,旨在提升蛋鸡养殖环境质量,保障鸡只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该规程对养殖户和行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推动了蛋鸡养殖行业的标准化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蛋鸡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保障蛋鸡健康生长、提升产蛋率,以及增强养殖效益,规范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变得尤为迫切,我国正式颁布了《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规程》(DB36/T 1695-2022),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详尽解读。
规程背景
《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蛋鸡舍的环境管理,提升蛋鸡养殖业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我国蛋鸡养殖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环境问题,如空气质量不佳、温度控制不当、湿度调节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蛋鸡的生长和产蛋率,为解决这些问题,保障蛋鸡养殖业健康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环境控制技术规程势在必行。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36/T 1695-2022《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规程》适用于蛋鸡舍的设计、建设、改造和运行管理,以及蛋鸡养殖过程中环境控制技术的应用。
环境指标
规程对蛋鸡舍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蛋鸡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1)空气质量:蛋鸡舍内氨气浓度应≤20mg/m³,硫化氢浓度应≤10mg/m³,二氧化碳浓度应≤1,500mg/m³。
(2)温度:蛋鸡舍内温度应根据鸡的品种、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进行调整,一般要求为:
- 1-3周龄:28-30℃;
- 4-8周龄:24-28℃;
- 9-20周龄:20-24℃;
- 21周龄以后:18-20℃。
(3)湿度:蛋鸡舍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
(4)光照:蛋鸡舍内光照强度应保持在10-20勒克斯,光照时间应根据鸡的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5)通风:蛋鸡舍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质量,通风量应根据鸡舍的面积、鸡的数量和气候条件进行计算。
环境控制技术
规程对蛋鸡舍的环境控制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
(1)通风换气: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蛋鸡舍内空气质量。
(2)温度控制:采用加热和冷却设备,调节蛋鸡舍内温度。
(3)湿度调节:采用加湿和除湿设备,调节蛋鸡舍内湿度。
(4)光照调节:采用人工光源,调节蛋鸡舍内光照。
(5)空气质量检测与处理:定期检测蛋鸡舍内空气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规程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蛋鸡舍的环境控制技术规程的实施主体为蛋鸡养殖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行管理人员。
监督与执行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对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规程的实施,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DB36/T 1695-2022《蛋鸡舍环境控制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蛋鸡养殖业提供了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环境控制技术指导,养殖企业应认真执行规程,提高蛋鸡舍环境管理水平,促进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对规程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