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程DB36/T 1698-2022解析,菊花病防治策略,共建绿色菊花园

团体标准 602
《DB36/T 1698-2022菊花病防治技术规程》深入解读,旨在提升菊花园病害防治水平,共同打造绿色生态屏障,保障菊花产业健康发展。

菊花,作为我国传统名花,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近年来,菊花病害的频发给菊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防治菊花病害,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DB36/T 1698-2022《菊花病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菊花种植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新规程DB36/T 1698-2022解析,菊花病防治策略,共建绿色菊花园,新规程DB36/T 1698-2022解析,菊花病防治策略,共建绿色菊花园,2,2022,技术规程,第1张

DB36/T 1698-2022《菊花病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菊花病害防治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菊花病害的防治技术,提升菊花产量与品质,保障菊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规程明确了菊花病害的诊断、防治措施、监测与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菊花病害的诊断

规程指出,菊花病害的诊断应依据症状观察、病原检测等方法进行,症状诊断是初步判断病害的重要手段,而病原检测则需要借助实验室技术进行。

菊花病害的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加强菊花种植管理,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物理防治:利用高温、低温、光照等物理方法,降低病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载体等生物方法,抑制病害的发生。

(4)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

菊花病害的监测与控制

(1)定期监测:建立菊花病害监测体系,定期对菊花种植区域进行监测。

(2)疫情报告:发现疫情时,及时向当地农业部门报告。

(3)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对疫情进行有效控制。

规程实施要点

  1. 加强菊花种植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 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病害的发生。
  3.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4. 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来源。
  5. 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6. 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
  7.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菊花种植者的防治意识。

DB36/T 1698-2022《菊花病防治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菊花病害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实施该规程,有望降低菊花病害的发生,提高菊花产量和品质,促进菊花产业的健康发展,这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菊花病害的发生,共同努力,共筑绿色防线,为菊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202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