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428-2022 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规范解析及实践应用
《DB43/T 2428-2022 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旨在规范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规范详细阐述了划定技术要求、程序与方法,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兴起,水利工程的管理与保护范围的界定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界定工作,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我国正式颁布了《DB43/T 2428-2022 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界定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旨在对《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规范》的背景与意义
《规范》的出台,旨在对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界定工作进行规范化,确保工程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其主要意义包括:
- 提升管理水平:通过规范界定技术,确保水利工程各项设施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 保障工程安全:明确界定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 推动事业发展:规范界定技术有助于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促进水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的主要内容
《规范》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范围与总则:明确了《规范》的适用范围、制定目的、术语和定义等。
- 界定原则:规定了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界定的基本原则,如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统筹兼顾等。
- 界定方法:介绍了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界定的具体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技术评估等,并明确了界定范围的具体内容,如水域、岸线、陆域等。
- 界定程序:规定了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界定的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调查、技术评估、公示等。
- 附则:对《规范》的执行、修订等进行了规定。
《规范》的应用
《规范》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保障工程安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据《规范》界定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 提升管理水平:通过规范界定技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明确界定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利于合理利用水利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优化建设环境:规范界定技术有助于优化水利工程建设环境,降低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DB43/T 2428-2022 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界定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各级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规范》,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界定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