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719-2022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技术规范解析及实践应用

团体标准 603
《DB36/T 1719-2022 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操作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是一份关于家禽粪污处理的技术规范,它详细解读了异位发酵床操作技术,包括设备选型、工艺流程、操作步骤等,旨在指导家禽养殖企业高效、环保地处理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家禽养殖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家禽粪污处理问题日益凸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正式发布了DB36/T 1719-2022《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操作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旨在为家禽粪污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DB36/T 1719-2022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技术规范解析及实践应用,DB36/T 1719-2022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技术规范解析及实践应用,2,2022,技术规范,第1张

DB36/T 1719-2022规范概述

DB36/T 1719-2022规范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操作的技术规范,于2022年正式发布,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的设计、建设、运行及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家禽粪污处理效率,减轻环境污染。

设计要求

  1. 发酵床面积:根据家禽养殖规模,科学确定发酵床面积,确保粪污能够充分发酵。
  2. 发酵床结构: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包括垫料层、发酵层、覆盖层等,以保障发酵效果。
  3. 垫料选择:选用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的垫料,如锯末、稻壳等。

建设要求

  1.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场地,确保发酵床正常运行。
  2. 建设流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发酵床建设,包括垫料铺设、发酵层构建等。

运行要求

  1. 粪污收集:及时收集家禽粪污,避免发酵床负荷过大。
  2. 水分控制:保持发酵床水分适宜,有利于发酵过程。
  3. 温度控制:通过调节发酵床厚度和通风,控制发酵温度,确保发酵效果。

监测要求

  1. 监测指标:监测发酵床温度、水分、pH值等指标,确保发酵效果。
  2. 监测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率,确保数据准确。

规范应用

  1. 提高家禽粪污处理效果:通过规范操作,提高家禽粪污发酵效果,降低环境污染。
  2. 降低运行成本:规范操作有助于提高发酵床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3. 促进资源化利用:发酵后的有机肥料可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化利用。
  4. 推动行业发展:规范操作有助于提高家禽粪污处理技术水平,推动行业发展。

DB36/T 1719-2022《家禽粪污异位发酵床操作技术规范》为我国家禽粪污处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通过规范操作,我们可有效提高家禽粪污处理效果,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化利用,推动行业发展,各相关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该规范,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202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