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720-2022 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助力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行动
《DB36/T 1720-2022 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牧草产业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饲料安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前进,畜牧业作为农业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质量要求正日益提升,牧草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石,其青贮技术的关键作用愈发显著,为了规范牧草裹包青贮技术,提升青贮品质,确保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36/T 1720-2022《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概述,旨在为我国牧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DB36/T 1720-2022《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牧草裹包青贮技术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详细阐述了牧草裹包青贮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检验等内容,旨在提升牧草青贮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主要内容
技术要求
DB36/T 1720-2022规程对牧草裹包青贮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涵盖了原料选择、处理、裹包、封口、运输、储存等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 原料选择:选用优质牧草,如玉米秸秆、稻草、小麦秸秆等,要求水分适中,无病虫害。
- 处理:对原料进行切割、粉碎,调整水分含量至适宜范围。
- 裹包:使用优质塑料薄膜进行裹包,确保密封性。
- 封口:使用专用封口机进行封口,确保青贮质量。
- 运输:采用专用运输工具,减少青贮损失。
- 储存: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场所储存,并定期检查青贮质量。
操作流程
规程详细规定了牧草裹包青贮的操作流程,包括原料准备、裹包、封口、运输、储存等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 原料准备:根据牧草种类和水分含量,选择合适的原料。
- 切割、粉碎:对原料进行切割、粉碎,调整水分含量。
- 裹包:将处理好的原料用塑料薄膜进行裹包。
- 封口:使用专用封口机进行封口。
- 运输:将裹包好的青贮牧草用专用运输工具运输。
- 储存: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储存,并定期检查青贮质量。
质量检验
规程规定了牧草裹包青贮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具体方法如下:
- 感官检验:观察青贮牧草的颜色、气味、质地等,判断青贮质量。
- 理化检验:测定青贮牧草的水分、酸度、pH值等指标,判断青贮质量。
- 微生物检验:检测青贮牧草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判断青贮质量。
规程实施与推广
DB36/T 1720-2022《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的实施与推广,对于提升我国牧草青贮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
-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养殖户对牧草裹包青贮技术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 完善政策支持:加大对牧草裹包青贮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养殖户采用先进技术。
- 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健全牧草裹包青贮质量检测体系,确保青贮质量。
- 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牧草裹包青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青贮质量。
DB36/T 1720-2022《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牧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程的实施与推广,我们有信心提高牧草青贮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