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723-2022 晚稻早熟品种连作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本规程解读了DB36/T 1723-2022优质晚稻早熟品种早晚季连种栽培技术,详细阐述了早熟品种选择、播种、育秧、移栽、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旨在提高晚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稻米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始终是农业科技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成功培育出一系列优质晚稻早熟品种,为提升我国稻米产量与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2022年正式发布的DB36/T 1723-2022《优质晚稻早熟品种早晚季连种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优质晚稻早熟品种的种植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指导,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要点。

DB36/T 1723-2022 晚稻早熟品种连作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DB36/T 1723-2022 晚稻早熟品种连作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2,2022,现代化,第1张

DB36/T 1723-2022规程概述

DB36/T 1723-2022规程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联合编制,旨在针对优质晚稻早熟品种的种植特性,对播种、育秧、移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割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规定,以提升优质晚稻早熟品种的产量与品质。

规程解读

播种

规程明确指出,优质晚稻早熟品种的播种时间宜在5月20日至6月10日之间,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病虫害,播种量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通常每亩播种量约为20-25公斤。

育秧

规程要求育秧应在肥沃、排水良好的稻田进行,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旱涝灾害,育秧期间应适时追肥,确保秧苗生长健壮。

移栽

规程规定移栽时间应在6月20日至7月10日,移栽前需修剪秧苗,去除病弱苗,并注意合理密植,一般每亩栽植2.5万穴左右。

施肥

规程强调,施肥应遵循“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比例为1:0.5:0.7,追肥分为拔节肥、穗肥和粒肥,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0%、40%和30%。

灌溉

规程要求灌溉应遵循“浅水灌溉、湿润灌溉”的原则,播种至移栽期间保持土壤湿润,移栽后保持田间水位在2-3厘米,拔节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间水位在3-5厘米,抽穗期至成熟期保持田间水位在2-3厘米。

病虫害防治

规程要求针对优质晚稻早熟品种的病虫害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确保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收割

规程规定,优质晚稻早熟品种的收割时间应在9月20日至10月10日之间,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收割,收割后及时晾晒、脱粒,确保稻谷品质。

规程应用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循规程要求,确保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符合标准。
  2.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对规程进行适当调整。
  3.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优质晚稻早熟品种的产量与品质。
  4. 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

DB36/T 1723-2022《优质晚稻早熟品种早晚季连种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优质晚稻早熟品种的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农民朋友应严格遵循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努力提高优质晚稻早熟品种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标签: 22022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