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741-2023,盐碱地高粱高产栽培新规程引领产业升级
《DB14/T 2741-2023 高粱盐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创新栽培技术,提高盐碱地高粱产量,开启盐碱地高粱种植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盐碱地的治理与高效利用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高粱作为一种既能耐旱又能耐盐碱的作物,在盐碱地种植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为了提升盐碱地高粱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发布了DB14/T 2741-2023《高粱盐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的核心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盐碱地高粱种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规程背景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长期以来,盐碱地利用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栽培模式,在提升盐碱地作物产量与品质方面展现出卓越成效。
规程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 选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盐碱地,避免低洼地带和盐碱地边缘等不利区域。
- 整地:进行深耕松土,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透气性,结合整地施用足量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
品种选择与处理
- 品种选择:选择耐盐碱、抗病性强、产量高的高粱品种。
- 处理:播种前,将高粱种子浸泡于50℃温水中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播种技术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 播种方法: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每亩播种量1.5-2公斤,播种深度2-3厘米,行距40-50厘米,株距15-20厘米。
田间管理
- 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生育期间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量追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20-30公斤、磷酸二铵20-30公斤。
- 灌水:根据土壤墒情和生育期需求,适时灌水,注意避免大水漫灌,防止土壤盐分上升。
-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常用农药有吡虫啉、乐果等。
收获与贮藏
- 收获:当高粱籽粒达到成熟时,及时收获。
- 贮藏:将收获的高粱籽粒晾晒至水分含量低于13%,入库贮藏。
DB14/T 2741-2023《高粱盐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盐碱地高粱种植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遵循规程要求,可以有效提升盐碱地高粱产量与品质,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