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023-2023 射干生产技术规程要点解析与实施指南
《DB42/T 2023-2023 中药材射干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实施要点包括:规范射干种植、管理、采收等环节,确保药材质量,规程强调选用优质种苗、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提高产量与品质,实施过程中,需严格遵循规程要求,确保射干产业健康发展。
射干(学名:Belamcanda chinensis),亦称射干花或射干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以其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等显著功效而备受推崇,近年来,随着公众对中医药价值的日益重视,射干的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为了确保射干生产技术的规范化,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市场稳定供应,我国制定了《中药材射干生产技术规程》(DB42/T 2023-2023),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详细剖析其实施的关键要点。
《中药材射干生产技术规程》解读
种植基地选择
根据规程规定,射干种植基地需选择土壤肥沃、排水通畅、光照充足的区域,土壤的pH值应控制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应超过2%。
处理
在播种前,应挑选优质、无病虫害的射干种苗,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消毒和催芽,消毒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种苗30分钟;催芽则需在25℃恒温条件下保湿,待种苗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
播种与定植
射干的播种方式可以是条播或撒播,播种深度应保持在2-3厘米,行距为20-30厘米,播种后,需覆盖细土并保持土壤湿润,定植通常在春季进行,株距保持在20-30厘米。
田间管理
- 施肥:射干生长期间,应根据土壤肥力适时追肥,通常每年追肥2-3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 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夏季高温干旱时,需加强灌溉。
-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与射干竞争养分。
- 病虫害防治: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现病虫害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采收与加工
射干通常在种植后2-3年进行采收,最佳采收时间为秋季,采收后,应立即进行加工,加工方法包括晒干和烘干等。
实施要点
- 加强宣传培训,提升种植户对规程的认知和执行力度。
- 规范种植基地建设,确保射干种植环境符合规程要求。
- 严格执行处理流程,确保种苗质量。
- 强化田间管理,提升射干产量和品质。
- 严格遵守采收与加工标准,保障射干产品质量。
- 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射干产品。
《中药材射干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为射干的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射干的产量和品质,还能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射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