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李子生产技术规程DB65/T 2172-2004深度解读及实践应用

团体标准 603
《DB65/T 2172-2004 无公害农产品李子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项针对李子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规程,旨在指导农民按照规范进行李子种植,确保产品安全、健康,规程涵盖了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李子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无公害农产品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趋势,李子,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鲜美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为了保障李子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国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 李子生产技术规程》(DB65/T 2172-200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李子生产中的应用。

无公害李子生产技术规程DB65/T 2172-2004深度解读及实践应用,无公害李子生产技术规程DB65/T 2172-2004深度解读及实践应用,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65/T 2172-2004规程概述

《无公害农产品 李子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针对李子生产制定的地方标准,它详细规定了无公害李子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资料、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收获与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旨在指导生产者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生产,确保李子产品的质量安全。

规程主要内容解读

产地环境

规程明确指出,李子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的区域,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特别是土壤、大气、水质等指标,必须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的要求。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涵盖了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规程规定,应选用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肥料应优先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产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次数。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包括品种选择、栽植密度、树形培养、修剪、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等,规程要求,根据李子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确定栽植密度,确保树体通风透光;加强树形培养,提高产量和品质;科学施肥,满足树体生长需求。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李子生产的关键环节,规程强调,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采取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防治,确保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产品收获与处理

规程规定,李子成熟度应符合市场需求,采收时应选择晴天,避免雨后采收,采收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减少机械损伤,产品处理应采用清洁、卫生、无污染的设施,确保产品品质。

规程在李子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产品质量

遵循DB65/T 2172-2004规程,李子生产者可以确保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保障消费者健康

规程要求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减少农药残留,保障消费者健康。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遵循规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生产者经济效益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者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无公害农产品 李子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李子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生产者应认真学习和应用该规程,提高李子产品质量,促进我国李子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