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163-202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推动乡村振兴与美丽宜居乡村环境建设
《DB53/T 1163-202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发布,旨在推动乡村振兴,指导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构建美丽宜居乡村环境。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愈发显现,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最新颁布了《DB53/T 1163-202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广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3/T 1163-202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是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其核心目标是指导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高效治理,为农村居民营造一个清洁、宜人的生活空间。
指南主要内容
污水收集系统
指南明确指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应遵循“源头控制、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
- 污水收集范围:根据农村实际状况,科学划定污水收集范围,涵盖居民区、公共设施、畜禽养殖场等关键区域。
- 收集方式:采用重力流、压力流、泵送等多种方式,确保污水能够顺畅收集。
- 收集设施:合理布局化粪池、污水收集井等设施,以提高污水收集效率。
污水处理技术
指南推荐以下几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 生物处理:运用厌氧、好氧等生物处理技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 物理处理:采用沉淀、过滤、离心等物理处理技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杂质。
- 化学处理:运用混凝、氧化还原等化学处理技术,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
污水排放与资源化利用
指南规定,农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排放方式包括:
- 达标排放: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至水体或农田,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 资源化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灌溉、绿化、洗车等,实现资源化利用。
实施指南的意义
- 提升农村生活环境质量: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减少农村水体污染,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 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 构建美丽宜居乡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DB53/T 1163-202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的发布,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有力指导,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该指南,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清洁、宜人的生活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