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评价规程DB15/T 3071-2023解读及实践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15/T 3071-2023 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评价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规范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评价过程,提高苜蓿种植效益,规程详细介绍了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应用,为苜蓿种植者提供科学依据。

紫花苜蓿,作为一类卓越的豆科牧草,以其耐旱、耐寒、营养价值丰富、适应性强等诸多优势,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升紫花苜蓿引种的适应性和成功率,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3071-2023《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评价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生产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评价规程DB15/T 3071-2023解读及实践应用指南,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评价规程DB15/T 3071-2023解读及实践应用指南,2,2023,第1张

规程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程旨在指导紫花苜蓿引种过程中的适应性评价,涵盖了从品种筛选到引种后的生长表现评价等各个阶段。

评价方法

  1. 品种筛选:依据引种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紫花苜蓿品种。
  2. 生长表现评价:评估生长速度、产量、品质、抗病性及适应性等指标。
  3. 适应性评价:通过对比引种前后的生长表现,综合评价紫花苜蓿的适应性。

评价指标

  1. 生长速度:通过生长高度、茎粗、叶片数量等指标来衡量。
  2. 产量:以干物质产量、鲜草产量等作为评价标准。
  3. 品质:以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作为评价依据。
  4. 抗病性:通过观察病害发生程度、发病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5. 适应性:综合考虑生长速度、产量、品质、抗病性等因素,全面评价适应性。

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结果,将紫花苜蓿的适应性划分为五个等级:

  1. 极适应:生长迅速,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应性极佳。
  2. 高度适应: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抗病性较强,适应性较好。
  3. 中等适应:生长速度一般,产量中等,品质一般,抗病性一般,适应性一般。
  4. 低度适应:生长速度较慢,产量较低,品质较差,抗病性较差,适应性较差。
  5. 不适应:生长缓慢,产量低,品质差,抗病性差,适应性差。

规程应用

品种筛选

结合引种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及DB15/T 3071-2023规程,筛选出适宜的紫花苜蓿品种。

引种适应性评价

引种后,按照规程要求,对紫花苜蓿的生长表现、产量、品质、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为生产者提供科学依据。

生产指导

根据评价结果,为生产者提供紫花苜蓿种植技术指导,包括适宜的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DB15/T 3071-2023《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评价规程》为紫花苜蓿引种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引种成功率,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地区特点,严格遵循规程要求,做好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评价工作,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牧草资源。

标签: 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