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早春设施生产技术规范解读,DB37/T 4625-2023助力农业高效发展

团体标准 612
《DB37/T 4625-2023 青花菜早春设施生产技术要求》解读,旨在通过高效生产技术,推动青花菜早春设施农业发展,提升产量与品质,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青花菜,作为高价值、高需求的经济作物,其早春设施化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我国正式颁布了《DB37/T 4625-2023 青花菜早春设施生产技术要求》标准,为青花菜早春设施化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旨在为我国青花菜早春设施化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适用范围

《DB37/T 4625-2023 青花菜早春设施生产技术要求》适用于我国青花菜早春设施化生产,涵盖了设施建设、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设施建设

  1. 设施类型: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设施类型,如温室、大棚等。
  2. 设施结构:设施结构应满足采光、通风、保温等要求,确保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3. 配套设施:包括灌溉系统、施肥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等。

栽培管理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早春青花菜品种。
  2.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3. 播种方法:采用或育苗移栽,注意播种密度和行距。
  4. 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均衡;适时除草、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

  1.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2.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黑光灯等物理方法诱虫。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素等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4.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用农药,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

标准实施意义

  1. 提高青花菜产量和品质:通过规范设施建设、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青花菜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3.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推广先进技术:推动青花菜早春设施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DB37/T 4625-2023 青花菜早春设施生产技术要求》的发布,为我国青花菜早春设施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标准,加强青花菜早春设施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青花菜产量和品质,助力我国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