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羊保种技术规程DB62/T 1815-2023发布,推动滩羊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DB62/T 1815-2023 滩羊保种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滩羊品种质量,保障滩羊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滩羊养殖提供科学指导。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滩羊以其肉质鲜美、皮毛优良而著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绵羊品种,近年来,滩羊产业在西北地区迅猛发展,成为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资源,我国精心制定了《滩羊保种技术规程》(DB62/T 1815-2023),旨在规范滩羊保种工作,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滩羊保种技术规程的核心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旨在规范滩羊品种的保种、育种和繁殖工作,适用于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
术语和定义
- 滩羊:指在我国西北地区生活,拥有独特遗传特性的绵羊品种。
- 保种:在保持滩羊品种原有优良特性的基础上,进行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繁殖。
- 育种:通过选育、杂交等手段,培育出具有更高生产性能和优良特性的滩羊品种。
保种工作原则
- 科学性:遵循遗传学、育种学、畜牧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科学制定保种策略。
- 系统性:综合考虑滩羊品种资源、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全面的保种措施。
- 可持续性:在确保滩羊品种资源的前提下,推动滩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种工作方法
- 建立滩羊品种资源库:收集、整理、保存滩羊品种资源,为保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 开展滩羊品种资源调查:了解滩羊品种资源的分布、数量、遗传特性等。
- 制定滩羊保种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保种方案,包括保种目标、保种方法、实施步骤等。
- 开展滩羊育种工作:通过选育、杂交等方法,培育出具有更高生产性能和优良特性的滩羊品种。
- 加强滩羊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究滩羊繁殖技术,提高繁殖率,降低繁殖成本。
- 加强滩羊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滩羊养殖效益。
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应按照本规程的要求,积极开展滩羊保种工作。
部门职责
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强对滩羊保种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本规程的实施。
措施
- 建立健全滩羊保种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责。
- 加强对滩羊保种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保种工作质量。
- 对违反本规程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滩羊保种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为滩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应认真贯彻落实本规程,共同努力,推动滩羊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