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081-2023标准解析,兴安盟沙果产地环境规范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2
《DB15/T 3081-2023标准解读》详细解析了兴安盟沙果产地环境要求,包括土壤、气候、水源等关键要素,确保沙果种植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标准要求也在日臻完善,DB15/T 3081-2023《兴安盟沙果产地环境要求》标准正式出台,为兴安盟沙果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标准,旨在帮助广大种植户和消费者更加清晰地理解兴安盟沙果的产地环境要求。

DB15/T 3081-2023标准解析,兴安盟沙果产地环境规范深度解读,DB15/T 3081-2023标准解析,兴安盟沙果产地环境规范深度解读,2,标准解读,技术规范,第1张

标准背景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沙果生产基地,沙果作为兴安盟的标志性特产,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提升沙果的品质,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兴安盟积极推动了沙果产业的标准化建设,从而催生了DB15/T 3081-2023这一标准。

适用范围

本标准旨在规范兴安盟沙果的产地环境要求,适用于兴安盟行政区域内沙果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全过程。

产地环境要求

  1. 地理位置:兴安盟沙果产地应选择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或丘陵地带,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沙果的生长。

  2. 土壤条件:土壤应以沙壤土或壤土为主,pH值维持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应达到或超过1%。

  3. 灌溉水源:灌溉用水必须来自无污染的地下水源或地表水源,其水质需符合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4.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必须满足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

  5. 病虫害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环保防控技术。

环境监测

  1. 监测频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产地环境监测,监测内容涵盖土壤、灌溉水和大气等方面。

  2. 监测指标:监测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pH值、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等。

  3.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需遵循GB/T 17135-1997《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

标准实施与实施主体

  1. 实施主体:兴安盟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沙果产地环境要求的宣传、培训和监督,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2. 违反处理:对违反本标准的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

  3. 争议解决:在产地环境要求方面产生的争议,将由兴安盟沙果产业协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

DB15/T 3081-2023《兴安盟沙果产地环境要求》的发布,不仅标志着兴安盟沙果产业在标准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而且通过严格遵循这一标准,将有助于提升沙果的品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推动兴安盟沙果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沙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