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玉米叶螨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3
《DB15/T 3118-2023 黄河流域玉米叶螨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主要解读了黄河流域玉米叶螨农药减施防控的新技术规程,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策略,旨在通过科学减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药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作物产量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可能使得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从而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玉米叶螨的防治问题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难点,为响应国家关于农药减施增效的号召,黄河水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DB15/T 3118-2023《黄河流域玉米叶螨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黄河流域玉米叶螨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研究,黄河流域玉米叶螨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研究,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15/T 3118-2023《黄河流域玉米叶螨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制定,旨在指导黄河流域玉米叶螨的防控工作,实现农药减施和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该规程明确了玉米叶螨的防治原则、技术路线、防治方法、监测与调查等内容。

防治原则

  1. 多种方法结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实现玉米叶螨的可持续防控。
  2. 预防为主:加强监测与预警,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农药使用。
  3. 减量增效: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4. 安全高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确保人畜安全。

技术路线

  1.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利用抗性品种,调整播种期,清除田间杂草等。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叶螨种群密度。
  3.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虫灯等物理方法,诱杀叶螨。
  4.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性品种:推广抗叶螨玉米品种,降低叶螨发生。
  2. 合理轮作:实行玉米与作物轮作,减少叶螨寄主。
  3. 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叶螨的栖息地。
  4. 生物防治:利用捕食螨、病原菌等生物资源,降低叶螨种群密度。
  5. 物理防治:设置黄板、诱虫灯等,诱杀叶螨。
  6.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监测与调查

  1. 监测:定期调查玉米叶螨的发生情况,及时掌握虫情动态。
  2. 调查:了解玉米叶螨的分布、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

实际应用探讨

DB15/T 3118-2023《黄河流域玉米叶螨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黄河流域玉米叶螨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农药减施增效的认识,提高规程的实施效果。
  2. 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玉米叶螨监测体系,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 推广新技术:积极推广抗性品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新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
  4.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DB15/T 3118-2023《黄河流域玉米叶螨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实现黄河流域玉米叶螨的可持续防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