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728-2013,食品冷库经济运行管理标准——食品安全与行业效率提升指南

团体标准 604
《DB31/T 728-2013 食品冷库经济运行管理标准》作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行业效率的重要指南,规范了食品冷库的运行管理,对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行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迅猛发展,食品冷库作为食品储存与流通的关键环节,其经济运行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了规范食品冷库的运行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推动食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于2013年正式颁布了《DB31/T 728-2013 食品冷库经济运行管理标准》,本文将围绕该标准的内容、实施意义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DB31/T 728-2013,食品冷库经济运行管理标准——食品安全与行业效率提升指南,DB31/T 728-2013,食品冷库经济运行管理标准——食品安全与行业效率提升指南,2,食品安全,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DB31/T 728-2013 食品冷库经济运行管理标准》涵盖了以下主要方面: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冷库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全过程。
  2. 冷库分类:依据食品冷库的用途、温度和规模,将其划分为保鲜冷库、冷冻冷库、低温冷库、超低温冷库等类别。
  3. 设备要求:食品冷库必须配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制冷设备、保温材料、安全防护设施等。
  4. 运行管理:涉及冷库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维护、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5. 能源管理: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 食品安全:确保食品在冷库内的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完全符合食品安全的相关要求。

实施意义

  1.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通过规范食品冷库的运行管理,显著降低食品在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2. 提高行业效率:标准化管理有助于优化冷库运行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食品冷库经济运行管理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推动食品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增强我国食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 降低环境污染: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有助于减轻冷库运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实际应用

  1. 冷库建设:在新建食品冷库时,必须严格按照《DB31/T 728-2013 食品冷库经济运行管理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和验收。
  2. 运行管理:食品冷库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冷库运行符合标准要求。
  3. 设备维护:定期对冷库设备进行保养,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4. 能源管理:采用节能技术和优化运行参数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5. 人员培训:加强冷库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培训。

《DB31/T 728-2013 食品冷库经济运行管理标准》是我国食品冷库行业的重要规范,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升行业效率具有深远意义,各食品冷库单位应认真执行该标准,为我国食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