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636-2022花菇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标准化推动香菇产业升级
《DB13/T 5636-2022 花菇生产技术规程解读》旨在通过标准化手段,提升花菇产业质量,规程详细阐述了花菇生产的各个环节,从选种、栽培到加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分支,正逐步迈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在我国众多食用菌品种中,花菇作为传统名贵食用菌,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推动花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2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花菇生产技术规程》(DB13/T 5636-2022),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花菇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花菇生产技术规程》(DB13/T 5636-2022)由辽宁省市场管理局发布,旨在规范花菇生产流程,提升花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该规程适用于我国花菇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菌种选育、菌棒制作、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关键环节。
规程主要内容
菌种选育
规程强调,生产者应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花菇菌种,在菌种选育过程中,要注重菌种纯度和遗传稳定性,以确保花菇的品质和产量。
菌棒制作
菌棒制作是花菇生产的关键环节,规程要求生产者选用优质原料,严格控制原料处理、菌种接种、灭菌冷却等环节,确保菌棒质量。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是花菇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规程对栽培环境、水分管理、温度控制、光照调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花菇生长良好。
(1)栽培环境:花菇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60%-80%,生产者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栽培场地。
(2)水分管理:花菇生长过程中,水分管理至关重要,生产者应根据菌棒含水量、气温、湿度等因素,适时调整喷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3)温度控制:花菇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生产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如通风、遮阳等,保持适宜的温度。
(4)光照调节:花菇生长过程中,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有重要影响,生产者应根据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阶段,调整光照时间和强度。
采收加工
采收是花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规程要求生产者掌握花菇成熟度,适时采收,采收后,应进行及时加工,确保花菇品质。
(1)采收:花菇成熟度以菌盖直径3-5厘米、菌柄长5-8厘米为宜,生产者应根据成熟度,适时采收。
(2)加工:采收后的花菇应进行及时加工,如清洗、分级、烘干等,以确保花菇品质。
规程实施意义
《花菇生产技术规程》(DB13/T 5636-2022)的实施,对我国花菇产业具有以下意义:
-
提高花菇产品质量:规程对花菇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提高花菇产品质量。
-
保障消费者健康: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花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
-
推动产业标准化: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花菇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
提高生产效益: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花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花菇生产技术规程》(DB13/T 5636-2022)的发布,为我国花菇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生产者应认真执行规程,提高花菇生产水平,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