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439.2-2013标准解析,猪肉生产流通管理核心要素与执行策略

团体标准 602
《DB37/T 2439.2-2013 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猪肉生产流通管理规范的关键要素,包括养殖、屠宰、运输等环节的标准要求,该解读为实施路径提供了指导,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的期待日益增长,猪肉作为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的主要肉类来源之一,其生产与流通管理的规范性显得尤为关键,DB37/T 2439.2-2013《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规范 第2部分:猪肉》作为我国猪肉行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对于提升猪肉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剖析其核心要素与具体实施路径。

DB37/T 2439.2-2013标准解析,猪肉生产流通管理核心要素与执行策略,DB37/T 2439.2-2013标准解析,猪肉生产流通管理核心要素与执行策略,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DB37/T 2439.2-2013《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规范 第2部分:猪肉》是我国首个针对猪肉生产流通管理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13年发布实施以来,它旨在规范猪肉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确保猪肉的质量安全,提升整个猪肉产业的综合水平。

关键要素

生产环节

  1. 养殖环境:要求养殖场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包括通风、采光、温度和湿度等,以保障猪只的健康成长。
  2. 饲料与添加剂:严格规定饲料来源和质量要求,禁止使用任何添加剂,从而确保猪肉的品质。
  3. 疫病防控:明确疫病防控措施,包括免疫、消毒和隔离等,以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加工环节

  1. 加工场所:要求加工场所必须符合卫生条件,确保猪肉在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2. 加工工艺:规定猪肉加工的工艺流程,包括屠宰、分割、清洗和冷却等,以保证猪肉的品质。
  3. 产品质量:明确猪肉的质量指标,如色泽、气味和口感等,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优质的猪肉。

流通环节

  1. 运输:规定猪肉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确保猪肉的品质。
  2. 销售:要求销售商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保证猪肉来源的追溯性。
  3. 追溯体系:建立猪肉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追溯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

实施路径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DB37/T 2439.2-2013标准,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认识度和执行力。
  2. 完善体系:建立健全猪肉生产流通体系,加强对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
  3. 推动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提升猪肉产品的质量。
  4. 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猪肉生产流通追溯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
  5. 激励机制:对遵守标准的优秀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DB37/T 2439.2-2013《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规范 第2部分:猪肉》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猪肉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携手努力,共同推动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