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772-2023桑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推动产业升级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1
《DB36/T 1772-2023 桑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发布,旨在规范桑叶绿茶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桑叶绿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桑叶绿茶,作为我国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的传统名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健康养生理念的日益重视,桑叶绿茶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为了规范桑叶绿茶的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36/T 1772-2023《桑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实施的重要意义及其推广应用的策略。

DB36/T 1772-2023桑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推动产业升级新篇章,DB36/T 1772-2023桑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推动产业升级新篇章,2,创新,技术规程,第1张

DB36/T 1772-2023 桑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茶叶原料

(1)桑叶:应选择生长周期超过3年、无病虫害、叶色鲜绿、叶形饱满、叶柄短小、叶脉清晰、叶质柔嫩的桑叶。 (2)绿茶:选用符合GB/T 8302《绿茶》标准的优质绿茶原料。

加工工艺

(1)桑叶采摘:最佳采摘时间为上午8:00至10:00,采摘部位为桑叶的嫩尖部分。 (2)桑叶处理:对采摘的桑叶进行筛选、去杂、晾晒等预处理。 (3)桑叶炒制:采用炒制技术,使桑叶呈现出绿色、香气四溢、叶质柔软的特点。 (4)桑叶与绿茶拼配:按照既定比例将炒制好的桑叶与绿茶进行混合。 (5)绿茶炒制:继续采用炒制技术,确保混合后的茶叶达到绿色、香气浓郁、叶质柔软的要求。 (6)茶叶包装:按照GB/T 8308《茶叶包装》标准进行封装。

质量要求

(1)感官指标:色泽翠绿,香气浓郁,滋味鲜爽,叶底匀整。 (2)理化指标:水分≤6%,总灰分≤6%,水溶性灰分≤4%,≥20%,氨基酸≥3%。

实施意义

规范桑叶绿茶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DB36/T 1772-2023规程的制定,有助于规范桑叶绿茶的加工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对桑叶绿茶的信心。

促进桑叶绿茶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实施规程,有助于提升桑叶绿茶产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

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规范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有助于提升桑叶绿茶的附加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推广应用

加强宣传培训

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茶农对DB36/T 1772-2023规程的认识,并组织培训活动,提升茶农的加工技术水平。

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

加强桑叶绿茶产品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规程要求,提升产品质量。

推动产业升级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型桑叶绿茶产品,增强产品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桑叶绿茶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

DB36/T 1772-2023《桑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桑叶绿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桑叶绿茶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