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玉米储藏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分析
《DB45/T 2744-2023 玉米中短期储藏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旨在提升玉米储藏质量,延长储存期限,规程详细阐述了玉米储藏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包括环境控制、虫害防治、通风散热等,为玉米储藏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持续加快,玉米作为我国至关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玉米的品质是确保产量与品质的基础,而储藏技术则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期发布的DB45/T 2744-2023《玉米中短期储藏技术规程》为玉米的储藏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DB45/T 2744-2023《玉米中短期储藏技术规程》概述
DB45/T 2744-2023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玉米中短期储藏的行业标准,自2023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玉米中短期储藏的基本要求、储藏条件、储藏方法、检验方法以及储藏期间的注意事项。
规程解读
基本要求
规程明确指出,在储藏前必须对玉米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储藏场所必须满足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并避免直射光线和有害气体的污染。
储藏条件
规程规定,玉米中短期储藏的适宜温度为0℃至15℃,相对湿度为35%至50%,在储藏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并调整温湿度,以保证储藏条件的稳定性。
储藏方法
规程推荐以下几种储藏方法:
- 低温储藏:将玉米置于0℃至5℃的低温环境中,以延长其寿命。
- 干燥储藏:将玉米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持相对湿度在35%至50%。
- 气调储藏:通过控制储藏环境的氧气浓度,降低呼吸强度,从而延长玉米的储存寿命。
检验方法
规程规定,玉米储藏期间的检验项目包括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以及病虫害等,检验周期为每半年一次。
储藏期间的注意事项
- 防治鼠害、虫害:定期检查储藏场所,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害和虫害的发生。
- 防止霉变:保持储藏环境的干燥和清洁,防止霉变。
- 防止污染:在储藏过程中,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防止污染。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规程要求,确保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玉米储藏,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加强储藏场所管理,确保储藏条件稳定
储藏场所应具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调整,以保证储藏条件的稳定性。
做好储藏期间的检验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定期进行检验,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确保玉米质量。
加强储员培训,提高储藏技术水平
加强储藏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储藏技术水平,确保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DB45/T 2744-2023《玉米中短期储藏技术规程》为我国玉米储藏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必须严格执行规程要求,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确保玉米质量,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