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象绿豆生产技术规程DB13/T 5745-2023解读及实践应用探讨
《DB13/T 5745-2023 抗豆象绿豆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探索》一文深入解读了最新绿豆生产技术规程,结合实际生产,探讨了抗豆象绿豆种植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旨在提高绿豆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实用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绿豆作为一项关键的粮食作物及健康食品,其产量与品质日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豆象,作为绿豆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绿豆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提升绿豆对豆象的抵御能力,我国最新发布了《抗豆象绿豆生产技术规程》(DB13/T 5745-2023),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绿豆生产中的应用实践。
《抗豆象绿豆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抗豆象绿豆生产技术规程》(DB13/T 5745-2023)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抗豆象绿豆生产的标准化技术文件,该规程详细阐述了抗豆象绿豆的生产目标、技术标准、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增强绿豆对豆象的抵抗力,确保绿豆的产量与品质。
规程解读
生产目标
规程明确提出,通过选育抗豆象品种、优化栽培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旨在提升绿豆的抗豆象能力,减轻豆象的侵害,从而保障绿豆的产量与品质。
技术要求
- 品种选择:应选择具备良好抗豆象性能的绿豆品种,如中绿豆、中豆11、绿豆2号等。
- 播种技术:选择适宜的播种季节,通常春季为佳,播种前需进行预处理,如晒种、药剂拌种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性。
- 栽培管理:实施合理密植,确保植株通风透光;适时施肥,施足底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及时灌溉,预防干旱和涝害。
-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降低豆象的侵害程度。
病虫害防治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减少豆象种群数量。
- 物理防治:采用防虫网、遮网等物理手段,减少豆象的侵害。
-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防止农药残留。
规程应用实践探索
品种选择与推广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抗豆象绿豆品种,并加强品种推广,提升种植户对抗豆象绿豆的认知和接受度。
栽培管理技术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提升种植户对栽培管理技术的掌握,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豆象的侵害程度。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
以示范田、示范户为平台,推广抗豆象绿豆生产技术,提升绿豆的产量与品质。
《抗豆象绿豆生产技术规程》(DB13/T 5745-2023)为我国绿豆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规程的解读与应用实践探索,有望显著提升绿豆的抗豆象能力,保障绿豆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绿豆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