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茭白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DB43/T 1099-2015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DB43/T 1099-2015 富硒茭白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了富硒茭白种植技术,通过标准化种植,提升农业质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前进,绿色、健康、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富硒茭白作为富含硒元素的特色农产品,因其高营养价值与旺盛的市场需求,日益受到关注,为规范富硒茭白的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我国特制定了《富硒茭白生产技术规程》(DB43/T 1099-2015),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探讨富硒茭白生产技术的关键要点,旨在为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富硒茭白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富硒茭白生产技术规程》(DB43/T 1099-2015)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富硒茭白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15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对富硒茭白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富硒茭白的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富硒茭白生产技术规程要点
产地环境
富硒茭白的生产应选在土壤肥沃、排水顺畅、光照充足的地区,土壤的pH值应保持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需达到2%以上,产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品种选择
在选择富硒茭白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其抗病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因素,我国常见的富硒茭白品种包括‘富硒白玉茭’、‘富硒紫玉茭’等,选种时,宜选择硒含量高、口感佳、产量稳定的品种。
播种技术
富硒茭白的播种通常在春季进行,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和施肥,播种量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每亩播种量约为1500克,播种后,应覆盖土壤并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植株长势和产量目标,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氮肥以尿素为主,磷肥以过磷酸钙为主,钾肥以硫酸钾为主。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及时灌溉,雨季防止田间积水。
-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与茭白竞争养分和水分。
病虫害防治
在富硒茭白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包括纹枯病、螟虫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使用生物农药等。
采收与加工
富硒茭白的采收通常在秋季进行,当球茎直径达到5-8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进行加工,如切片、切丝、蒸煮等,以延长产品的保鲜期。
《富硒茭白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富硒茭白生产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提高富硒茭白的生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富硒茭白生产技术,助力农业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