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芡实生产技术规程(DB43/T 1100-2015)引领现代农业新里程

团体标准 601
《DB43/T 1100-2015 富硒芡实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规范富硒芡实生产,提升产品品质,为农业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富硒农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芡实,作为富含营养与药用价值的农产品,其富硒品种更是备受瞩目,为了规范富硒芡实生产,提升产品品质,我国制定了《DB43/T 1100-2015 富硒芡实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其内容、意义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点。

富硒芡实生产技术规程(DB43/T 1100-2015)引领现代农业新里程,富硒芡实生产技术规程(DB43/T 1100-2015)引领现代农业新里程,2,食品安全,技术规程,第1张

《DB43/T 1100-2015 富硒芡实生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农业厅发布,旨在规范富硒芡实生产流程,确保产品品质,提升生产效益,该规程适用于湖南省富硒芡实生产基地,对生产过程中的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环节提出了详细要求。

选种与播种

富硒芡实生产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宜的富硒品种,规程要求,所选品种应来源于经过富硒处理的优质品种,播种前需进行消毒处理,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穴播或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株距20-25厘米。

肥水管理

富硒芡实生长过程中,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规程规定,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分别在苗期、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施用,水分管理方面,要保持土壤湿润,适时灌溉,避免水涝。

病虫害防治

富硒芡实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规程要求,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等;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采收与加工

富硒芡实采收时间一般在果实成熟期,即果实表面呈现淡黄色时,采收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晾晒、去杂等加工处理,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产品品质。

规程意义

《DB43/T 1100-2015 富硒芡实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具有以下意义:

  1. 规范生产过程,提高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保障农民收益,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3. 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

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点

  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确保规程得到有效实施。
  2. 强化监管,确保规程得到严格执行。
  3. 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地方特色,调整富硒芡实种植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

《DB43/T 1100-2015 富硒芡实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富硒芡实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企业和农民要共同努力,确保规程得到有效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