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白蒜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DB32/T 804-2005 绿色种植新标杆

团体标准 601
《DB32/T 804-2005 太仓白蒜生产技术规程》为太仓白蒜标准化种植提供绿色指南,规范种植流程,保障产品质量,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标准化、绿色化、高效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走向,太仓白蒜,作为江苏省太仓市的地方特色产品,其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品质卓越,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进一步提升太仓白蒜的产量与品质,规范其生产技术,我国制定了《DB32/T 804-2005 太仓白蒜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规程的内容与实施关键,旨在为太仓白蒜的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太仓白蒜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DB32/T 804-2005 绿色种植新标杆,太仓白蒜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DB32/T 804-2005 绿色种植新标杆,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32/T 804-2005 太仓白蒜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太仓白蒜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05年起发布并实施,该规程旨在规范太仓白蒜的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环节,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太仓白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太仓白蒜的种植需选择排水条件优良、土层深厚、肥力充足的地块,土壤pH值应控制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需达到2%以上,在整地前,应进行深翻作业,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确保土壤保持松软状态。

处理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太仓白蒜种瓣,播种前,需对种瓣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0分钟,捞出晾干后进行播种。

播种与定植

太仓白蒜的播种时间通常为秋季,一般选择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前,需按照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开沟,将种瓣平铺于沟内,覆土厚度约为3厘米,播种后,应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1)施肥:太仓白蒜生长期间,需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时追肥,一般追施复合肥或尿素,每次每亩施用量为15-20公斤。

(2)灌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夏季高温期间,要及时浇水,降低土壤温度,减少病害发生。

(3)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蒜苗争夺养分。

(4)病虫害防治:太仓白蒜易受病害侵袭,如叶枯病、根腐病等,防治方法如下:

  • 叶枯病: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 根腐病: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防治。

收获与加工

太仓白蒜的收获时间通常为次年5月中下旬,收获时,选择晴天进行,将蒜头连同蒜叶一起挖出,晾晒至蒜头表面微干后,剪去蒜叶,进行分级、包装、储存。

实施要点

  1.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太仓白蒜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生产者对规程的认识。

  2. 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对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规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3. 严格执行,确保规程落实: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太仓白蒜生产的监管,确保规程的落实。

  4. 加强推广,扩大示范面积:加大太仓白蒜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力度,扩大示范面积,提高太仓白蒜产业的整体水平。

《DB32/T 804-2005 太仓白蒜生产技术规程》为太仓白蒜的生产者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太仓白蒜的产量与品质,推动太仓白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实践中,广大生产者要认真学习、贯彻规程,努力提高太仓白蒜的生产水平,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