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982-2006标准解析,牛蒡盐渍保藏技术规程要点及出口应用
《DB32/T 982-2006》标准解读主要围绕出口牛蒡盐渍保藏技术规程展开,该规程详细介绍了牛蒡盐渍保藏的关键步骤、技术参数和质量要求,确保牛蒡出口质量,通过实际应用,该规程有助于提升牛蒡盐渍保藏水平,保障出口牛蒡的品质和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牛蒡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和药效的蔬菜,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保障出口牛蒡的品质与安全,我国制定了《出口牛蒡 盐渍保藏技术规程》(DB32/T 982-2006)这一行业标准,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DB32/T 982-2006规程概述
《出口牛蒡 盐渍保藏技术规程》是我国专门针对出口牛蒡盐渍保藏制定的标准,该规程涵盖了牛蒡盐渍保藏的方法、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及储存等各个方面,旨在提升出口牛蒡的品质与安全性,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规程要点解读
盐渍保藏方法
规程明确了牛蒡盐渍保藏的具体步骤,包括:
- 选用新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牛蒡作为原料;
- 清洗牛蒡,去皮、去须、去根,并切成适宜规格;
- 将牛蒡浸泡于15%食盐溶液中,浸泡12小时;
- 捞出牛蒡,沥干水分,放入盐渍缸中,用食盐填充空隙,密封保存。
质量要求
规程对出口牛蒡的质量提出了以下要求:
- 感官指标:牛蒡色泽鲜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异味;
-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不得低于90%,食盐含量不得低于15%;
-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不得高于1000个/g,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检验规则
规程规定了出口牛蒡的检验规则,包括:
- 抽样:从同一批牛蒡中随机抽取样品,样品数量不少于10kg;
- 检验方法:按照规程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 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定牛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规程对出口牛蒡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提出了以下要求:
- 包装:采用食品级塑料袋或纸箱进行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标志:在包装上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
- 运输:采用冷藏运输,确保牛蒡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不受影响;
- 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条件下储存,避免光直射。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提高出口牛蒡的品质和安全性
《出口牛蒡 盐渍保藏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升出口牛蒡的品质与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增强我国牛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规范牛蒡生产加工环节
规程对牛蒡的盐渍保藏方法、质量要求、检验规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规范牛蒡生产加工环节,提升牛蒡产业的整体水平。
促进牛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规程,有助于提高牛蒡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牛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出口牛蒡 盐渍保藏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出口牛蒡的品质与安全性、规范牛蒡生产加工环节、促进牛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各相关企业和部门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确保出口牛蒡的品质与安全性,为我国牛蒡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