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紫薯1号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解读
《DB32/T 1285-2008 鲜食甘薯 宁紫薯1号生产技术规程详解》详细介绍了宁紫薯1号鲜食甘薯的生产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旨在提高产量和品质,为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甘薯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鲜食甘薯凭借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适应性,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宁紫薯1号作为鲜食甘薯的优质品种,其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对于提升产量、保障品质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DB32/T 1285-2008 鲜食甘薯 宁紫薯1号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1285-2008 鲜食甘薯 宁紫薯1号生产技术规程》针对宁紫薯1号鲜食甘薯的生产过程,提出了系列技术要求,涵盖了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储藏等多个方面,该规程旨在指导农民朋友们科学、规范地种植宁紫薯1号,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品种选择
- 选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畅通、光照充足的田块进行种植。
- 品种选择:推荐使用《DB32/T 1285-2008》规程中推荐的宁紫薯1号品种。
播种
- 播种时间:通常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
- 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密度,每亩播种量约为2000-2500株。
- 播种方法:采用穴播或条播,穴距40-50厘米,行距60-70厘米。
田间管理
-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肥,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肥力适时追肥。
-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和涝害。
- 中耕除草:适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 植株调整: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进行摘心、打顶,促进植株生长。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加强田间观察,发现病害及时防治,常用农药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
- 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常用农药有吡虫啉等。
收获及储藏
- 收获时间:一般在甘薯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收获。
- 收获方法:人工挖掘,注意保护薯块完整。
- 储藏:将收获的甘薯进行晾晒、筛选、分级,储藏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
《DB32/T 1285-2008 鲜食甘薯 宁紫薯1号生产技术规程》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生产指导,遵循规程要求,有助于提高宁紫薯1号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甘薯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