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71-2004 条斑紫菜干加工操作规程深度解析
《DB32/T 171-2004 条斑紫菜干紫菜加工操作规程详解》详细介绍了条斑紫菜干的加工操作规程,包括原料选择、清洗、晾晒、干燥、包装等环节,旨在规范加工过程,提高紫菜干的质量和安全性。
条斑紫菜,学名Porphyra yezoensis,是我国沿海地带广泛分布的经济型海藻之一,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被赞誉为“海中之蔬”,为了确保条斑紫菜的加工质量,规范加工流程,我国制定了《条斑紫菜干紫菜加工操作规程》(DB32/T 171-2004),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从事条斑紫菜加工的企业及个人提供实用参考。
《条斑紫菜干紫菜加工操作规程》(DB32/T 171-2004)详细阐述了条斑紫菜干紫菜加工的基本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包装规范、标签标识、运输及储存等关键环节,适用于条斑紫菜干紫菜的整个加工生产过程。
加工基本要求
- 原料选择:应选用新鲜、无病虫害、无污染的条斑紫菜作为原料。
- 加工环境:加工场所需保持通风、干燥、清洁,满足卫生标准。
- 设备维护:加工设备需定期进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 人员资质:加工人员需具备必要的紫菜加工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加工工艺
- 洗涤:使用清水彻底冲洗原料紫菜,去除杂质。
- 浸泡:将清洗后的紫菜置于清洁的水中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季节和紫菜品质的不同而调整。
- 晾晒:将浸泡好的紫菜均匀铺放在晾晒架上,注意控制厚度,防止重叠。
- 干燥:通过自然晾晒或人工干燥方法,将紫菜水分降至15%以下。
- 粉碎:对干燥后的紫菜进行粉碎处理,并通过筛网得到所需粒度的产品。
- 灌装:将粉碎后的紫菜装入食品级包装袋中,并密封。
- 检验:对加工完成的产品进行感官、理化及微生物等方面的检验。
质量要求
- 感官标准:干紫菜应呈现紫褐色,无异味,无霉变、虫蛀等现象。
-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不超过15%,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0%,脂肪含量不超过2%。
- 微生物标准:不得检测出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
检验方法
- 感官检验:通过观察干紫菜的外观、色泽、气味等感官特征。
- 理化检验: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水分、蛋白质、脂肪等理化指标。
- 微生物检验:采用标准方法检测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 包装:使用食品级包装材料,确保包装袋密封、防潮、防虫。
- 标签:标签上应清晰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生产单位等信息。
-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碰撞,确保产品安全。
- 储存: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直射光线,防止受潮、发霉。
《条斑紫菜干紫菜加工操作规程》(DB32/T 171-2004)为我国条斑紫菜干紫菜的加工生产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企业和个人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规程,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持续优化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我国紫菜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