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483-2023规程解读,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助力农业现代化

团体标准 601
《DB34/T 4483-2023》解读,该规程以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为核心,推动农业现代化,规程规范了作业流程,提升施药效果,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植保器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确保植保器械施药作业的质量,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我国最新颁布了《DB34/T 4483-2023 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4/T 4483-2023规程解读,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助力农业现代化,DB34/T 4483-2023规程解读,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助力农业现代化,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背景

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高工效植保器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操作失误、设备老化、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植保器械施药作业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为规范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提升作业质量,我国制定了《DB34/T 4483-2023 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的质量监测,涵盖了农药喷雾、喷粉、喷颗粒等多种施药方式。

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明确了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为后续内容的理解和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

监测方法

本规程规定了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的方法,包括:

  1. 监测:对施药作业进行实地观察,包括施药器械的运行状态、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施药作业的环境条件等。
  2. 实验室监测:对施药作业后的农药残留、药效等指标进行实验室检测。
  3. 数据监测: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施药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施药量、施药速度、喷头压力等参数。

监测指标

本规程明确了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的指标,包括:

  1. 施药器械运行状态:施药器械的完好性、运行稳定性等。
  2.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评估操作人员的培训水平、操作熟练程度等。
  3. 施药作业环境条件:监测施药作业过程中的风速、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4. 农药残留:检测施药作业后的农药残留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 药效:评估施药作业后的药效,确保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监测结果处理

本规程规定了监测结果的处理方法,包括:

  1. 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施药作业中的问题。
  2. 对监测结果进行反馈,指导操作人员进行改进。
  3. 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为后续的施药作业提供参考。

规程实施与意义

《DB34/T 4483-2023 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规范施药作业,提高作业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 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 保障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DB34/T 4483-2023 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技术规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工效植保器械施药作业质量监测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