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DB43/T 2713-2023,藠头与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3
《DB43/T 2713-2023 藠头—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详细介绍了藠头与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从规程解读到实际应用,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旱轮作栽培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藠头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与水稻的水旱轮作栽培技术对于提升土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针对《藠头—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713-2023)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解读DB43/T 2713-2023,藠头与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规程,解读DB43/T 2713-2023,藠头与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规程,2,现代化,技术规程,第1张

DB43/T 2713-2023规程概述

《藠头—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713-2023)是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藠头与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提升栽培效果,保障产品质量,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1. 适用范围:适用于湖南省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针对藠头与水稻的水旱轮作栽培。
  2. 栽培制度: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藠头与水稻的轮作周期。
  3. 品种选择:挑选适合当地种植的藠头和水稻品种,确保品种具有抗病性、抗逆性和高产性。
  4. 育苗移栽:采用无性繁殖,培育壮苗,并适时移栽。
  5. 水稻栽培:运用节水灌溉、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确保水稻高产。
  6. 藠头栽培:采取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升藠头产量和品质。
  7. 收获与加工:适时收获,确保藠头品质,并实施合理加工。

藠头与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实践

合理安排轮作周期

依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藠头与水稻的轮作周期,通常为3-4年,具体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选择适宜品种

挑选适合当地种植的藠头和水稻品种,确保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高产量和优良品质,在藠头品种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佳的品种;在水稻品种选择上,应选择抗病、抗倒伏、抗干旱、适应性强的品种。

育苗移栽

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在移栽前,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病虫害,移栽时,控制好株距和行距,确保植株生长空间。

水稻栽培技术

  1. 节水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控制灌溉水量,降低水资源浪费。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科学施肥,注重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
  3.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

藠头栽培技术

  1. 合理轮作: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藠头与水稻的轮作周期。
  2.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藠头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科学施肥,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搭配。
  3.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

收获与加工

  1. 适时收获:根据市场需求和藠头品质,适时收获。
  2. 合理加工:对收获的藠头进行清洗、分级、包装等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藠头—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713-2023)为藠头与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措施,有助于提高栽培效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